时间:2021-03-26 | 来源:高正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注定了它不能上成其他学科那样,课堂理解、练习、学习新知、课后巩固;信息技术必须将其他学科在课后进行的巩固放到课堂来做。因此,必须重组信息技术课堂。设计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过程性评价模式。
信息技术教招考试中,教学模块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模块在考核时会有交叉,从2013上半年的考题分析,重在考核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当前课改热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而教学评价是当前信息技术课改的热点,这是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其他学科评价部分的考核比例在10%左右,为什么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考核比例如此之大呢?因为当前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尤其是信息技术课上老师要少讲,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那么老师做什么呢?老师通过评价来发挥主导作用,达到引领教学调控课堂的作用。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尤其应该注重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正是学科的特殊性,使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1.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修改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2)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3)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2.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1)评价目标分析
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②掌握操作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③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终结性评价的特点,这一目标结构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初步能力是基础,而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升华。信息技术教师在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终结性评价活动时,可以参考这个特定结构设计自己的评价方案。
(2)评价内容分析
①技术取向:信息技术课程由过去的计算机课程演变而来,它对简单技能训练的超越不是抛弃技能训练,而是包容的基础上丰富技术思想与文化思想的内涵。
②大众文化取向:大众信息文化取向的评价,应该重在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所以测试题目的描述和设置中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题目要有实用性和情境性。
3.过程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参与性,要求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简单测试上。
(1)知识与技能评价
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诊断、及时获得反馈,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问题、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真正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调控作用。例如,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成果——研究报告、制作过程、电子作品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评价
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应该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结果,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富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也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总之,只有深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4.教学评价的功能及原则
(1)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指出,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些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反馈调节功能: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提供有关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以便师生调节教和学的活动,使教学能够始终有效地进行。这种信息反馈包括两类:一是以指导教学为目的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二是以学生自我调控为目的的自我评价。
②诊断指导功能: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借此可以了解到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以此判断它的成交和缺陷、矛盾和问题。
③强化激励功能:对于教师来说,适时的、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工作中需努力的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学习成绩测验等,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④教学提高功能: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教学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往往是和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评价活动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过程。
⑤目标导向功能:事先将评价的标准交给学生,使他们知道教师或其他学生将如何评价他们完成的学习任务,将有助于学生自己调节努力方向,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评价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感情,以致评价不符合事实情况。客观性是评价能够发挥其功能的基础,违反该原则上就会丧失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客观性除了与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是否科学有关外,还与评价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②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③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书,使被评价者能够扬长补短,不断前进。教学评价应经常给师生以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指明方向和增添前进的动力。
④计划性原则:教学评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为教师和学生经常而及时地提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评价功能立体化:在关注静态的鉴别、选拔功能键的同时,应更注重评价的动态调整、改进教学、激励师生、诊断教学、反馈信息等功能,使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
②评价标准多维化:信息技术多维化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符合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决定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标准是以绝对标准为主,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结合的多维标准。
③评价主体多元化:为落实“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应在评价标准制定、评价资料收集、评价结论形成、评价信息反馈等过程中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教师、家长与社会积极参与评价,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④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倡导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手段和工具,综合评价学生的进步与变化。改变过去单纯通过局面测验和考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做法。
⑤评价内容全面化:学生评价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的发展。
⑥评价结果多维归因:评价者在解释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先天素质、生活环境、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爱好特长等各方面的差异,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智能优劣,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4)教学评价的类型
①以评价基准为依据分类
教学评价按其评价的基准可划分为三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相对评价也叫常模式参照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或其中某一个对象的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来说位置或与群体中某一个体之间差距的一种评价。该类评价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了解学生的差异,便于比较个体学习成绩的优劣。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评价标准不能反映教学目标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绝对评价:绝对评价也叫目标或标准参照评价,是指评价对象群体之外,以某一预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客观参照点,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该类评价的优点是可以直接鉴别达标状况,但存在不易分辨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真实差异等不足。
个体内差异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群体中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一类评价方法。
②以评价作用为依据分类
教学方法按照其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之前,为便宜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摸底性评价。其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搜集必要的资料,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又被称为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的。
总结性评价:又称为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育、教学活动项目告一段落或实施结束后,为了确定工作成交而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了解目标的达成情况、对评价对象的整体效益做出价值判断或甄别优劣、评定等级。
③以评价主体为依据分类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类。
自我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的评价。自我评价又称为内部评价,按照评价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团体自我评价与个人自我评价。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评价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但由于缺少外界的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评价者自我评价的主观态度也不尽一致。因此,自我评价的结果往往会产生偏差。
他人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人进行的评价,又称为外部评价。他人评价一般较严格、慎重,也比较客观,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④以评价方法为依据分类
按照评价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炃两类:定性评价(质性评价)、定量评价(量化评价)
定量评价:也叫做量化评价,是指通过将评价内容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数量,经过测量这些相关数据,并以量化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数据,最终达到评价目的的一类方法。常见的量化评价方法有测验法、实验法、量表法等。
定性评价:也叫质性评价,是相对量化评价而言的,质性评价是指通过文字、图片等描述型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特征进行全面充分的提示,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的教育评价活动。常见的定性评价包括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400-0013-839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