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1 | 来源:高正
1.请说一下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我设置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体会山川自然之美。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怀。
为了有效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在整体感知环节我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讲解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在深入研读环节,我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文本,品析句子,体会山川自然之美,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怀。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以及你的导入方式。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一封书信,答是回复,书是书信,文题是指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全文共六十八字,以作者的感慨为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切实地道出了山川自然之美,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怀。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课题导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同时,学生对文本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做了如下的预设: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给大家说一下题目该如何理解呢?(答:回复;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用于陈情记事的。《答谢中书书》指的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那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封书信,看看这封书信写了什么吧。互动的方式引入课题。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请你说说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本文是一首描写山川之美的文言文,因而重心在诵读上。本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以美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感悟美景。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层层递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外,我还在教学中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绘画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本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山川自然之美的时候,只采用了读的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多搜集些相关的资料,比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山川自然之美,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文本。
4.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有难度么?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言有尽而意无穷。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文言文这一文体并不陌生,但是文言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对于文意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学生对文言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内容和情感,也要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的文言知识以及鉴赏文言文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除了基本的诵读练习、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还应该要求学生常做翻译练习。翻译的时候,紧扣课文,注重重点字词的理解,忠于全文,不能望文生义,做到通顺明白。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请谈谈你的板书设计。
【参考答案】
板书是教学重难点的呈现,是一节课思路框架的呈现,因而板书的书写我力求简洁清晰。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山川自然之美,因此“美”是我板书的核心,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句子体会山川自然之美,学生在朗读文本、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山川之美美在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等,我会做相应地总结,更直观地呈现重难点。即美主要体现在山水相映、色彩配合、动静相衬、晨昏结合上,在赏析文本和板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领略山川自然的神奇之处。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400-0013-839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
邮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