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5 | 来源:高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 )特征。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
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社会课程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D.因材施教
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A.先慢后快 B.匀速加快 C.先快后慢 D.匀速减慢
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
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 )。
A.团体警觉 B.替代强化 C.最小干预 D.处理转换
16.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自我差异性
18.郭阳同学近来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9.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 )。
A.鼓励合作学习 B.给予积极期望 C.提出纪律要求 D.引导发现学习
20.“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现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21.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教学责任感 B.教学幸福感 C.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6.简述国家教育基本方针。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8.简述知觉的特性。
29.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根据材料中所给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30.材料:
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会带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反思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 ...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要你们选择一样的话,你们想要哪样?想不到大家都选择奖状。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努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中开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下个月能取得“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上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 要在班会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将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一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解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一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这些原来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问题:
(1)该班主任老师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2)该班主任老师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31.材料:
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感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融洽,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该怎么办。
问题:
(1)材料中小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9分)
(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小辉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9分)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其思想。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及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故正确答案为A。
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其思想。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故正确答案为C。
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理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与个性,至于社会的要求是无关紧要的。他们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反对对儿童个性的压抑,要求教育应该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故正确答案为A。
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教育自身的继承性;第二,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中的说法反映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故正确答案为D。
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转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题干强调了量变导致质变,从而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表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故正确答案为C。
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制的类型。西欧双轨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个轨道: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故正确答案为C。
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题干中的观点强调的是要通过开发人的能力资源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反映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故正确答案为B。
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从组织方式上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独立性。题干中,数学、语文、英语属于学科课程。故正确答案为A。
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结构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结构的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故正确答案为B。
1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意思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从教育方面来看就是教师应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
1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题干所述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品德陶冶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
1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题干中,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注意听讲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因此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故正确答案为A。
1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故正确答案为C。
1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方式有记忆术、提问、做笔记、生成性学习等。题干中,晓春将老师讲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属于做笔记,采用的是精加工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例如,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的策略。故正确答案为D。
1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方式。团体警觉是指当教师进行讲授和组织讨论时,用来维持所有学生注意力的提问策略。运用最多的技巧是先提问后点名。适度使用这一技巧,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题干中,钱老师上课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叫学生回答,是在帮助学生保持注意,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团体警觉。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地受到强化。最小干预是指处理常规的课堂行为问题时教师应当运用能够起作用、但是最简单的干预策略来纠正不适当行为。处理转换是指课堂以适当的进度进行,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比如从听课转到做当堂作业。故正确答案为A。
1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胆汁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容易冲动。题干中,方华的表现与胆汁质的特征相符。多血质类型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黏液质类型的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抑郁质类型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交际,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故正确答案为A。
1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题干中,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所考虑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故正确答案为B。
1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典型表现是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题干中郭阳重复洗手,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强迫症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
1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期待效应。期待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强调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积极的期望。故正确答案为B。
2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说”。这种观点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故正确答案为A。
2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题干中李老师认为能教好学生,就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故正确答案为D。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教育,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尤其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
综上所述,该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学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的任务还包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综上所述,该说法错误。
2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当学习动机为中等时,学习效率和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或学习效率。而且学习动机的强度要受任务难易程度的影响,当任务困难,应该保持较低水平的动机,学习效果才好;任务越容易,动机水平应该偏低,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是正比关系。
综上所述,该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行为上的表现,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种心理成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积极或消极的道德情感会相应地影响道德行为,进而影响品德的形成。因此,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综上所述,该说法正确。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27.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四点:
(1)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8.参考答案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它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个体对客观刺激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处理,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活动中,个体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活动中,个体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征的过程。
2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流畅性,指人在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在面对问题情景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
(3)独创性,指个人在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的也超越前辈的意见。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该班主任主要贯彻了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①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该班主任发现后进生更喜欢奖状后,因势利导,鼓励和启发学生写下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最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得到了奖状,体现了该原则的运用。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该班主任在收到学生的信后,考虑到学生对奖状的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自己,并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③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材料中班主任客观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创造条件,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启发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④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班主任通过对进步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来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发展,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主任积极信任、相信后进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所以采用写下优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体现了对该原则的运用。
(2)该班主任主要使用了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和自我教育法。
①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材料中班主任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并对学生提出各种活动要求,是对实际锻炼法的运用。
②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材料中班主任为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是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③自我教育法即个人修养法,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根据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不断完善自身品德的方法。材料中班主任通过奖状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体现了对该方法的运用。
31.参考答案
(1)晓辉的情绪特点有:
①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型。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材料中,晓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学校生活、与同学交往以及与父母沟通上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这些都体现了晓辉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两极性明显。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间有明显的跌宕。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材料中,晓辉的情绪变化明显,体现了其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晓辉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体观了其情绪发展的两极性。
(2)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针对晓辉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指导建议:
①帮助学生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引导晓辉设置合理的需要,当需要得到恰当满足时就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同时对客观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不会遇到挫折就陷入苦恼中。
②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因此,可以引导晓辉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③锻炼身体。情绪与身体状况紧密相连,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
④正确调整情绪。在与同学交往或与父母沟通时,晓辉应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保持正确的理性认知;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意志调节法、自我暗示法、幽默法、补偿法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情绪。
⑤帮助学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当不良情绪出现时,要正确认识不良情绪的存在,并平和接纳它,通过合理的方式去调控,也可以向同学、朋友、家人等人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400-0013-839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