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标题: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模拟题(二)

时间:2021-04-02 | 来源:高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读,以下不合适的是( )。

  A.李白《月下独酌》

  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维《使至塞上》

  D.王绩《野望》

  2.教师讲解朱熹《观书有感》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歌,下列古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白居易《望月有感》

  C.苏轼《题西林壁》 D.王安石《登飞来峰》

  3.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不同的心境,下列不属于山水游记的是( )。

  A.柳宗元《小石潭记》 B.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全祖望《梅花岭记》 D.吴均《与朱元思书》

  4.教师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要求学生回忆“四书”,下列学生的回答不属于“四书”之一的是( )。

  A.《诗经》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5.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

  A.《观书有感》 B.《蒿里行》

  C.《龟虽寿》 D.《短歌行》

  6.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使用典故抒发作者情感的诗词,下列不符合的是( )。

  A.李商隐《锦瑟》 B.杜牧《赤壁》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曹操《短歌行》

  7.《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两首诗歌,教学时教师推荐了另外几首《诗经》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诗经•卫风•木瓜》 B.《诗经•卫风•子衿》

  C.《诗经•卫风•风雨》 D.《诗经•卫风•硕鼠》

  8.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教学实施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C.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D.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字,要求学生会认的同时也要要求会写。

  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学习表达方式不宜让学生单纯的读记各种概念。

  B.学习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C.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D.抒情的表达方式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在写作中要多加使用。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阅读方法”的理解恰当的是( )。

  A.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B.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C.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D.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11.下图是某教师讲授某版教材《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

2020上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模拟题(2)



  A.概括内容,简明扼要 B.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C.运用符号,图文并茂 D.规范工整,内容

  12.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体现在( )。

  A.写作能力 B.识字能力

  C.阅读能力 D.口语交际能力

  13.阅读《黔之驴》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大家一定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小诗为身在南国的人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黔之驴》,看看作者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和启示。

  (课文讲解部分略)

  师: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师:刚才大家都在认真思考,下面我们看下你们总结的对不对(出示幻灯片答案),请大家将答案记下来。

  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因为一开始以为它很厉害。

  师: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

  生:因为虎看出驴的本领不过如此。

  师:既然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

  生:黔驴技穷。

  师:黔驴技穷多用于贬义,借指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请几位同学给这个成语造句。

  生: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师:造得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学一点真本事,硬功夫,千万不要被人说黔驴技穷哦。

  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面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引入了学生熟悉的作者诗词,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点燃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热情

  B.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认识“黔驴技穷”的本质,为学习该成语做好铺垫

  C.学习完成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通过造句进一步巩固,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紧密。

  D.教师最后的玩笑有点跑题,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14.阅读《珍珠鸟》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现象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请同学们再默看这一段课文,跟刚才一样,先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生:先是、然后、再、后来。

  师:[B]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课文,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珍珠鸟与“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师:[C]谁能把珍珠鸟与作者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一段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的发展过程写得非常细腻,非常生动。下面老师跟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教师引读:起先……随后……)

  师:[D]请同学们看着板书,试着把这一段记下来。

  对以上教学活动,下面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重要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B.想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章,一定要多朗读。

  C.朗读的总要求是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读出感情进而悟出感情。

  D.通过板书的引导帮助学生识记课文内容,这是常用的并且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太死板,应该在课堂上忽视背诵。

  15.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朗读的真棒!下面让我们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彼此交流讨论。

  生:自由翻译,讲不动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出来(教师在同学间巡视)

  师:在刚才的译读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与大家探讨交流。

  生1:老师,请问“中通外直”怎么翻译?

  生2:我来解释,我觉得应该翻译成“莲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对,我觉得应该是“莲花的茎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

  生1:我觉得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又怎么解释?

  生4:我认为根据书下对这个句子的翻译,可以推断出“蔓”翻译成“牵连”;“枝”可以翻译成“枝节”

  生3:我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是同一词性,可是刚才同学的翻译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不对,但是我也说不好应该怎么翻译(众生笑)

  对上述教学行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侧重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B.老师图省事直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译读过程中障碍。

  C.学生很聪明,能够感觉出证悟,但是最后又分析不出个为什么所以被全班同学笑。

  D.课堂氛围好,整堂课都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一)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16题。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字是全句的转折,“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相亲相近”与“相离相分”二词作前后半句的末笔,既押韵,上口,又十分贴切。

  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

  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

  (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在小声称赞:才子呀!)

  师:分析得很!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又读出了散文诗押韵的特点,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我引入这种境界了!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补充吗?

  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呀?

  师:这是柳永的词《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好,继续。

  生:我读的一句是“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这句话中,“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广阔,心情舒畅;“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

  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意。

  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押韵,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

  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清晨”与“傍晚”,两个“于是”,前后呼应,十分押韵,增进了语势。表达了浪与海紧密相连的关系。

  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

  (生再读,突出了“海誓山盟”“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的觉得是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的,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

  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但也在坚持。最后“终身的工作”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

  16.(1)请结合新课改理念,试评析该教学片段中的两处优点。

  (2)请结合本课教学,给该教师提出合理建议。

  (二)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我和大自然有个约会

  ①大自然,是人生的驿站,即使驻足片刻,启程时那亦是满目的碧绿、无涯的姹紫嫣红,铺满了人生的征途。

  ──题记

  ②当我忧伤时,我就约会雨中的大自然。

  ③一走进她,我总会看到不明不暗的天穹,不粗不细的雨。那雨既不是毛毛细雨似的轻柔,也不是暴雨似的急促,只是密密的、极有轫性的下着,淋在我光光的脊背上,没有一点冷的感觉。雨中的田野升起一片淡淡的绿烟。空中的云层并不黑厚,好像有从云层上筛下的阳光和雨丝一起洒落。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大自然之于我灵魂的幼苗,又何尝不是一场充满生命力的雨!

  ④雨中的约会,让我学会了遗忘,读懂了坚强。

  ⑤当我浮躁时,我也约会阳光下大自然。

  ⑥一走进她,我就仿佛置身于七月的夏日。地面上热浪袭人,太阳也嘴巴大张,林中的野兽喘着粗气,无聊的知了在不停地鸣叫,你到底知道了什么而如此兴奋!只要稍静一阵,情况陡转。闭上眼睛,脑中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万里大地,红装素裹,太阳初升,阳光是那么柔和,让人心里痒痒。鸟儿已经绝迹,更不用说知了了。徜徉在热情的阳光下,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抛在青山绿水之中。远处偶然传来一声鸡叫,时间在这里停滞。我不再烦燥。

  ⑦阳光下的约会,让我学会了冷静,读懂了沉稳。

  ⑧当我成功时,我更约会大自然。

  ⑨一走进她,我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丰收的庄稼一望无际,秋后的枝头果实累累。小鸟在天边歌唱着胜利的乐章,鱼儿在水底摆设出优美的造型——是在为我欢乐。咦,为什么谷穗不高兴?不!它并没有像我一样轻狂,虽然有饱满的果实,它依然谦虚地把头垂下。看那些秕谷,又随风招摇,这无知的空虚!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急忙把头低下,踏上了前进的路程。我不再放纵。

  ⑩田野上的约会,让我学会了谦虚,读懂了踏实。

  ⑪约会着,美丽着,在人生的征途上。

  问题:

  17.请从第③⑥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研讨与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单元介绍

  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从“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角度,写出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0.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能照抄材料)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律诗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古体诗指的是唐以前形成的古代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几言就叫几言古诗。近体诗是唐初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有4句,每句有几个字就叫几言绝句;律诗有8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有几个字就叫几言律诗。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五言古诗,不符合题干“五言律诗”,故不合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五言律诗;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五言律诗;王绩的《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五言律诗。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主题。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不符合题干“哲理诗”要求,故不能作为例子使用。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揭示了要想更、更深刻、更高瞻远瞩得看到问题的本质,就要学会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或把握事物的大局和整体这一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一哲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哲理,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3.【答案】C。解析:A项《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忧伤凄苦的心情;B项《游褒禅山记》以游记为辅,议论为主,是王安石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缺”;C项《梅花岭记》抒发了作者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情感,以《梅花岭记》为题,是取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芳香不染”的象征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民族气节,是一篇写人叙事散文;D项《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书信,主要描写了富春江一带的美好风光。故本题选择C项。

  4.【答案】A。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不包括《诗经》,《诗经》是“五经”之一。

  5.【答案】A。解析:《观书有感》是南宋哲学家朱熹的作品,而非曹操。

  6.【答案】C。解析:《锦瑟》的四句每句都是一个典故,《赤壁》运用了火烧赤壁、曹操铸铜雀台、江东二乔等典故;曹操《短歌行》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

  7.【答案】D。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教学实施”的认识。D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因此,本题选D。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表达方式”的理解。D项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多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因此,本题选D。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阅读方法”的理解。B项是关于写作的表述;C项是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D项是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因此,本题选A。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板书设计。教学板书,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直观辅助手段。板书不仅能简明扼要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展示教师讲授的流程,还能体现教师上课的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于记录和记忆,便于课下巩固和复习。题目中的板书系统梳理了《马》一文的主要内容,A、B、D表述均为此板书的优点之处,而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板书设计类型多样,但本文属于综合式。故本题选择C项。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标理念的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3.【答案】D。解析:课堂上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这个玩笑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不能说是不尊重学生。

  14.【答案】D。解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语文课上不能忽略背诵、识记的作用。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B项中对“老师图省事直接引导学生合作”分析错误。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16.(1)【参考答案】

  ①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适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入点选择恰当。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的学和文本的特点确定阅读的方法,以对读的指导为主线,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法指导。上得实在,上得扎实。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管学习和运用何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不能太强,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但也不能过分弱化,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跟踪、调控和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②本课教学中,教学目标和任务始终在教师的心中,在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中,学生的学习没有受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得十分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使课堂释放出更大的空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形成教学之对话的最佳状态。除了注意到了内容的理解,还体会了语言的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美感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是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是学生深入探究、合作攻关的结果,也是学生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的结果。

  (2)【参考答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课堂,该教师的教学不失为典范,而有机联系生活,提升学生人文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更应是重中之重,该片段中若教师的阅读引导能创设更多教学情景,较之于直接指出效果会更出人意料地好,也能有益于学生长远的语文学习。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③轫性,改为韧性;⑥烦燥,改为烦躁。

  病句:③“在这圣洁温暖的雨中,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因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去掉“在……中”或“使”。

  18.【参考答案】

  (1)从全篇结构看,文章先用题记点亮主题,借着利用明确的段落划分,从“雨中”“阳光下”“田野上”三个方面来倾诉和大自然的情缘,结尾与题记首尾呼应。主体三个部分都以“约会”来串联,既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简要地提示和概括本层的内容,构思巧,形式美。从每部分的结构看,先写要约会,然后写如何约会,最后写约会的收获,每一部分的结构基本一致,为点明文章主旨做了很好的铺垫。

  (2)从文章取材看,典型生动,贴切自然。大自然浩繁万物,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择了贴近生活的雨、阳光、田野。在详写和大自然约会的部分,一方面拟人色彩浓厚,让读者备感亲切柔和,更重要的是作者不是随性而为,牵强附会,而是紧扣“坚强”“沉稳”“踏实”来呈现大自然相应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智慧,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19.【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很有教育意义的立论文。全文紧紧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述了忧患意识必不可少,人才要在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道理。新课标提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加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这篇文章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本文的主旨,明白忧患挫折对于人成长成就的意义,不应该贪溺安逸享乐,并在个人生活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中践行这一道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感知内容大意,掌握文章的论点以及文章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文本所论述的道理,可合作讨论,还可出示更多社会生活事例加以讲解,也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及感受进行领悟。总之,教师应设置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并且践行“忧患意识不可少,乐观向上,艰苦奋斗”这一道理。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清文章大意,了解作者生平,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确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

  ②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单元导语提出,阅读本单元经典作品,思考人应该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也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故设置了目标1和目标3。

  ③目标设置还应依据文本特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很有教育意义的立论文。据此设置了目标2和目标3。

  ④设计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八年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据此设置了目标3.

  21.【参考设计】

  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教学方案

  一、设疑启思

  孟子擅长论辩说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立论文。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品读探究

  1.指名读第一段,探究问题: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议。(展示六位圣贤的相关资料。)

  明确: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极富气势,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

  2.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问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这些条件的?这些困难有何意义?学生讨论后归纳。

  明确:“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人才造就不可或缺的条件: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如此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

  3.齐读第二段,互相讨论,紧承第一段列举古代圣贤事例说理,接下来作者又是如何深入论证观点?

  明确:作者采用道理论证,首先说人在犯错以后经过“困于心,衡于虑”的主观思想斗争才能改正,由此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接着说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安于享乐,骄奢荒淫)这样,国家必将灭亡。最后作者推出最后的结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巩固拓展

  文中为了论证论点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的事例,联系课外,再列举几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多次被炸伤发明炸药,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四国外语……),

  四、总结提高

  1.总结: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仍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耽于安乐。个人价值的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等,往往需要艰苦卓绝的奋斗方能实现。

  2.提高: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并结合个人生活及社会现实书写300字左右的感悟,题目自拟。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400-0013-839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本周导师:郑老师

主讲课程:学科面试课程

导师资历:

学科面试语文讲师

导师简介

学科面试语文讲师,专业功底扎实,上课力求案例化与系统化相结合, 广受学生喜爱。

邮件答疑立即咨询

×

邮件答疑

您的个人信息保护中,仅高正教师可见

最近考试

近期考试 报名时间 考试公告

涪陵2022-7-28查看

大足2022-7-27查看

北碚2022-7-11查看

开州2022-7-14查看

江北2022-7-5查看

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