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26 | 来源:高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通电分解的实验,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能够书写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3.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判断出这种反应类型。
4.通过观察实验、联系生活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5.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的电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
从微观上分析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运动的水分子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大家回忆以下问题:(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什么?(2)三态变化中水分子发生改变了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好,大家说的很好。水的三态变化是指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在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随着温度变化,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有所不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演示】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电解器及电解液,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率,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接通直流电,让学生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侧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中间玻璃管中液面上升,其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多,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继续观看演示实验并回答:如果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会有什么现象?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被火柴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以下问题:(1)水通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是什么?(2)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回答】水蒸气,物理变化/不是水蒸气,化学变化。
【教师讲解】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水受热蒸发产生就是水蒸气,所以水通电后产生的气体也是水蒸气。但是水蒸气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所以产生的气体不是水蒸气。初中阶段,我们常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检验氧气,气体的可燃性检验氢气。所以,水通电后得到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由于水通直流电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电解水是化学变化。
【教师总结】电解水实验现象,简单的记为“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电解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教师提问】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
【多媒体-动画】展示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水分子的变化。
【教师讲解】水在通电后,水中的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了氢气和氧气。
【教师提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这一反应该如何简单的表示?请结合课本资料进行归纳。
【学生回答】水通电后生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可表示如下:
【教师介绍】像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为了便于理解和简化记忆,分解反应可以理解为“一变多”。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学生回答】水受热蒸发,水分子组成没有变化,分子间距增大;电解水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为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为氧气。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
布置作业:课后收集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水的组成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下节课来谈谈从这些探究历程中自己有什么启发。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400-0013-839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直播课 教资直播 直播预告
2022-04-14 19:00开启提醒
D类大纲解读 观看
2022-04-13 15:00开启提醒
笔试精准高效备考指南-法律 观看
2022-04-12 19:00开启提醒
笔试精准高效备考指南-教育 观看
2022-04-14 19:00开启提醒
D类大纲解读 观看
2022-04-13 15:00开启提醒
笔试精准高效备考指南-法律 观看
2022-04-12 19:00开启提醒
笔试精准高效备考指南-教育 观看
2022-04-12 12:00开启提醒
2022上全国教资面试特色精讲课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