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4 | 来源:高正
1.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更具有容易产生( )的倾向。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彼此接近的物体比距离偏远的物体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容易产生整体性。故本题选B。
2.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及解析
2.C【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基本过程。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辨认出来,就叫再认。学生做选择题时的记忆过程是再认。故本题选C。
3.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
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
C.干扰说 D.压抑说
答案及解析
3.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忘的学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故本题选D。
4.人们认识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往往优于中间部分的项目,这体现出了( )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及解析
4.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知觉的常见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题干中体现的正是近因效应。故本题选B。
5.当你晚上在强光灯前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是感觉的( )特性。
A.对比 B.暗适应
C.明适应 D.视觉疲劳
答案及解析
5.C【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相互作用。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题干描述的“晚上在强光灯前”的适应为明适应。故本题选C。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400-0013-839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相关阅读
×
邮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