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 来源:高正
1.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知识内容消费观念的逐渐养成,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学习方式。自2015年以来,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知识内容付费用户规模达1.88亿人,知识付费正在成为人们从海量信息中突围的利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知识付费可以随时满足广大网友广泛的兴趣爱好
B.当代青年人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渴求日趋提高
C.知识付费能满足人们低门槛、高效率的学习需要
D.粉丝可以通过知识付费方式随时向知识偶像请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因解释。
解释目标: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知识内容消费观念的逐渐养成,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学习方式。
A项中,题干中并未提到“广大网友广泛的兴趣爱好”,无法解释;
B项中,题干中并未提到“新知识”和“新技能”,无法解释;
C项中,知识付费能满足人们低门槛、高效率的学习需要,从而使人们从海量信息中突围,可以解释;
D项中,粉丝与偶像是两个特定的群体,范围较小,不能起到代表作用,无法解释。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知识点】原因解释
2.研究机构针对医患关系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对医生、护士、医院的总体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4.6%、93.5%和79.8%,从调查数据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就诊便利程度等项目的满意度都在70%以上。而患者最不满意的项目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药品价格、检查费用和就医总费用。因此有人认为,就医高消费是导致患者对医院以致整个医疗体系不满意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个人的纠纷甚至暴力事件只是个别现象,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
A.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仅60分,甚至低于患者的评价
B.医护人员是医院和医疗体系的代表
C.就医成本过高是导致就医高消费的根本原因
D.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削弱论证。
论点: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论据:调查显示,就医高消费是就医领域普遍现象,而医患冲突仅为个别现象。
A项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评价低”与“就医消费高”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
B项中,“医护人员是代表”与“就医高消费是否是医患暴力冲突的原因”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
C项中,“就医成本高导致就医高消费”与题干论证的是“就医高消费是否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并没有联系,两者是无关的,属于无关项,无法削弱;
D项中,论据中提到医患冲突仅为个别现象,就医高消费是普遍现象,所以得到论点,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选项提到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而非个人,说明医患冲突并不是患者对医生个人的纠纷,而是患者对医方不满,患者对医方最不满的项目是就医高消费,说明就医高消费是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可以削弱。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知识点】削弱论证
3.某出版商认为:加工成本在近5年上升了10%~12%;原材料成本上升了10%~13%;销售及广告成本上升了10%以上。将所有这些加起来的话,总成本至少上升了30%。这仅是对大型出版社而言,如果是小出版社,总成本至少上升了40%。可见,书价的上涨主要是成本的上涨造成的,因此我反对提高作家的版权收入。
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A.未提供加工成本上涨的具体证据
B.忽略了导致书价上涨的其他原因
C.错误地计算了总成本上涨的比例
D.忽略了对中型出版社的统计数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评价。
论点:反对提高作家的版权收入。论据:近五年来加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销售及广告成本的增加使得总成本上升。
A项中,未提供加工成本上涨的具体证据,题干并未涉及,不是对论证恰当的评价,排除;
B项中,题干是依据“加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销售和广告成本”上涨,得出“总成本”上涨,是否存在其他原因并不影响“总成本上涨”的结果,不是对论证恰当的评价,排除;
C项中,题干“加工成本上涨10%—12%”“原材料成本上升了10%-13%”“销售及广告成本上升了10%以上”,按照正确的计算方式,总成本应上升10%左右,而非至少30%,即总成本没有像错误计算后的那么多,故无法确定是成本上涨导致了书价上涨,属于对论证恰当的评价;
D项中,是否对中型出版社的数据进行统计,无法否定书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涨,不是对论证恰当的评价,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知识点】削弱论证
4.单位接到一项工作任务,领导决定从张、王、李、林、沈、赵6人中选出3人组成工作小组。工作组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
①张、林两人中至少需要一人入选。
②王、李两人中至多能有一人入选。
③如果沈、赵两人同时入选,则王不能入选。
以下工作人员组成不符合条件的是:
A.沈、李、赵
B.李、张、林
C.赵、张、王
D.沈、王、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推理。
翻译题干:①张或林;②—王或—李;③沈且赵→—王。
本题选项信息充分,因此可以使用代入法解决问题。
A项中,假如选出的工作人员为“沈、李、赵”,根据条件①可知,被选出的成员中一定要有张或林,但是A项两者都没有,与①矛盾,错误;
B项中,假如选出的工作人员为“李、张、林”,根据或关系的性质“一真则真”,“张、林”符合①;这三个人去,说明王不去,即“—王”,符合②;与三个条件均不矛盾,可以推出;
C项中,假如选出的工作人员为“赵、张、王”,根据或关系的性质“一真则真”,“张”符合①;这三个人去,说明李不去,即“—李”,符合②;与三个条件均不矛盾,可以推出;
D项中,假如选出的工作人员为“沈、王、林”,根据或关系的性质“一真则真”,“林”符合①;这三个人去,说明李不去,即“—李”,符合②;王去,符合③的逆否,与三个条件均不矛盾,可以推出。
本题要求选择无法推出项。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知识点】分析推理
5.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大中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与居民建筑物应至少保持1000米的安全红线,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原先地处偏远的危化品生产企业逐渐被居民区包围,一旦发生事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防范危化品生产企业带给附近居民的风险,有专家建议在城市郊区设立化工园区,集中安置原本分散在城市各地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并严格遵守1000米安全红线规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建议?
A.危化品在销售废弃等环节无法远离居民区,这些环节也有可能发生事故
B.新建化工园区设备先进,管理严格,入驻企业的前期运营成本将大幅提高
C.化工企业集中安置容易引发连锁事故,可能威胁到数千米之外的居民安全
D.许多危化品生产企业考虑到运输和销售的便利性,并不愿意搬迁到郊区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削弱论证。
论点:在城市郊区设立化工园区,集中安置原本分散在城市各地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并严格遵守1000米安全红线规定。论据:防范危化品生产企业带给附近居民的风险。
A项中,危化品销售废弃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与论点讨论集中安置企业和遵守安全红线规定无关,无法削弱;
B项中,新建园区设备以及企业入驻成本情况,与论点讨论集中安置企业和遵守安全红线规定无关,无法削弱;
C项中,集中危化品企业后会有连锁事故,反而容易引发连锁事故,进而会威胁到数千米之外的居民安全,说明集中安置企业后即使遵守安全红线也达不到效果,可以削弱;
D项中,危化品企业愿不愿意搬迁到郊区的问题,与论点讨论集中安置企业和遵守安全红线规定无关,无法削弱。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知识点】削弱论证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400-0013-839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相关阅读
×
邮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