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14 | 来源:高正
1.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为此,他提出( )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
B.验证假说
C.意义学习
D.程序教学
答案及解析
1.【A】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意义学习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而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2.“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一观点源自于( )。
A.联结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答案及解析
2.【D】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近年来关于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即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知识经验。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答案及解析
3.【A】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1.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就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但有意义材料如唐诗,让两岁幼儿背诵,但无法理解,这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即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即理解性的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题干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说明了学生理解的接受知识。科学家探索新材料、玩走迷宫游戏都是属于发现学习,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是属于机械学习。
4.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答案及解析
4.【D】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7个层次,他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归为缺失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归于发展性需要。
5.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及解析
5.【B】1.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指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例如:原有观念“鱼”,由“带鱼”“草鱼”“鲫鱼”等从属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鲤鱼”,可以把它纳入“鱼”观念之中。2. 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如,原有观念中知道什么是“带鱼”“草鱼”“鲫鱼”,再学习“鱼”的概念。题干中从例子到规则显然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故本题选B上位学习。3.并列组合学习,指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既不能产生类属关系,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新旧知识为并列组合关系。例如,学习“带鱼”和“鲤鱼”。
预约专属教师顾问,轻松拿到上岸规划
1高正教师官网,在线预约您的专属顾问;
2即刻拨打023-63900892预约;
3更多资讯活动,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或咨询顾问;
咨询老师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相关阅读
×
邮件答疑
